- 张恩德;
<正>话语既是学科的表达方式,也是学科存在样态的反映。构建逻辑自洽、独立完备的话语体系是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自确立以来,课程话语与教学话语不断争锋砥砺,课程与教学论的话语由零散到逐渐体系化,不同的学术流派通过各自的话语体系表达其课程与教学论思想,也在不遗余力地争夺课程与教学论的话语权。一般来说,课程与教学论的话语体系既涵盖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命题等,也隐性地蕴含着判断、推理、演绎等学科逻辑思维。课程与教学论的话语看似纯粹客观且价值无涉,实则勾联着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因此,课程与教学论的话语研究,既应涵盖本体论视角,也应涵盖价值论、关系论、认知论和实践论。
2025年01期 v.46;No.195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仕德;
建构中国话语体系成为新时代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构中国特色课程论话语体系既是时代使命亟需,也是当前中国课程论话语深化研究迫切。中国特色课程论话语体系是中国基于本土社会需要和特定的理念,在课程领域核心价值、本体功能、政策部署和内在属性等方面提出的系统性思想,是由标识性概念、核心目标、实践机制等话语相互作用而形构的话语复合体,是话语主体的中国在讲述自己课程故事时采用的话语模式、话语风格与话语结构。剖析发现中国课程论话语供给不足表现在,先天性“中国”话语不足、过程性“自主”话语不足和国际性“学术”话语不足三大现实问题,其建构应凸显政治立场、实践立场和原创立场三大立场定位,以中国特色为引领努力推进中国课程论话语体系建构,要强调中国立场和国际表达,加快中国自主课程论知识体系建设。
2025年01期 v.46;No.195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乾明;
我国传统教学论话语的气韵美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借助语言表现出来的气质,这种教学审美体验的结果表现为文以载道的修辞美、意象融合的情境美、名副其实的逻辑美、异彩纷呈的风格美四种形态。我国传统教学论话语的气韵美,对于当今的教学论学者救治“西洋病”,养成汉语教学论好的文风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对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中国气派教学论的话语体系,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2025年01期 v.46;No.195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恩德;林晓云;苏梓嘉;
“跨学科实践”作为一种课程创新,其旨在以10%的课时内容来撬动90%的物理课程内容。对“跨学科实践”主题的研究涵盖概念的源流追溯、课程愿景的展望、课标文本的解析。为了更好地达成“跨学科实践”的课程愿景,教师应精心选择跨学科实践活动主题、整体地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灵性地进行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教学落实。
2025年01期 v.46;No.195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