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涛;
<正>《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曾于2021年第2期首次推出“骈文研究”专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三年来,骈文研究的力量在不断增强,关注的领域在不断延伸拓宽,新视角、新思路、新成果层出不穷,所探讨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亦得以进一步挖掘,体现出不少新意趣。为进一步推动骈文研究,获取更多高质量的成果,本期学报继续推出骈文研究专栏,并邀请国内知名骈文研究专家发表对相关问题的高见,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本期专栏共刊出以下四篇文章以飨读者。
2025年04期 v.46;No.198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李贵银;李光辰;
碑志文从东汉开始骈化,至南北朝达到高峰,对偶、用典、藻饰及声律等骈体技巧都精进完善。碑志文的骈化与碑志文体制规范的形成、文体分化及生成错综交织。汉魏六朝碑志文骈化的轨迹、表征与原因都与碑志文的文体渊源与体制特点密切相关。碑志文源于铭、颂的文体特性使其踵步颂的骈化脚步,并吸收赋、颂的骈化技巧,实现了与赋、颂大体一致的骈化进程。无论是作家的创作还是理论家的总结,都推动碑志文从实用性文体发展至实用与审美兼具的文体。
2025年04期 v.46;No.198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莫山洪;
古代文章文体的分类有多个标准,在李商隐之前已经有多种情况出现。李商隐以“四六”为文体的名称,将自己的文集命名为《樊南四六》注重的是文章语言形式上的特点,从文体学的角度来说,是从对文章内容及实用的角度转向对文章外在形式的关注,更能体现出一定的美学特征。李商隐为文体的定名,体现了李商隐文体意识的觉醒,为后世文章文体的界定奠定了基础,在文章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年04期 v.46;No.198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沈如泉;
南宋文僧善珍的诗文集《藏叟摘稿》在本土失传已久,但在日本还有保存。借助此书可以了解到善珍不但诗艺高妙,其人也擅文章,尤其是长于禅林四六应用文疏的写作。善珍所作禅林应用骈体文章数量多,内容丰富,文学水准较高。就其骈体榜疏文措辞特点而言,在严对与宽对相结合,内典与外典并用,古典和今典杂糅,长于裁剪他人诗句组织联语等方面体现得非常突出。过往难得一见的《藏叟摘稿》一书如今已有影印本及点校本面世。但此书中个别文章文体该如何辨识仍值得重视。善珍作《径山请偃溪茶汤榜》在和刻本中是同题下两段文字,在虎关师炼编《禅仪外文集》中则一分为二,一段收在茶榜中,一段收在汤榜内,标题均作《偃溪住径山》。黄启江点校本《藏叟摘稿》中则按句分行排列,不分段,看起来是一篇连贯的文章。根据宋代禅林清规中关于茶礼与汤礼的规定可知,当时并不存在一种名为茶汤榜的文体。《径山请偃溪茶汤榜》应是善珍代表径山寺为偃溪广闻举办茶会及汤会所作的茶榜文与汤榜文,是同一场礼仪活动中先后作为仪节使用到的两篇重要文章。
2025年04期 v.46;No.198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刘涛;
六朝骈文理论在民国时期仍备受推重,诸多骈文选本对其都有较详细的阐发。选家主要通过凡例和序跋表达出对编纂缘起、选文标准、选录范围、骈文起源、骈散关系、六朝骈文的骈体正宗地位、徐庾骈文特点、汉魏六朝骈文的演进历程等问题的看法;又通过语词训释、征引前人之说和自撰评语对六朝骈文的藻饰、炼字、用典等予以分析讨论。其中,既有对前人观点的继承,又有明显的突破,体现出选家与评点者对六朝骈文文体多方位深层次的观照和体认,于后学研读鉴赏六朝骈文多有裨益。
2025年04期 v.46;No.198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