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本刊特稿

  • 家园共同体的人类学视野

    彭兆荣;

    中华文明总体上属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造就了乡土社会,乡土社会建构了特殊的家园,家园承载着丰厚的农业遗产,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家园遗产”,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据和依据。从遗产人类学的视野观之,家园遗产不仅积淀了中式文明模式与思维形态,也是中华民族家园共同体的现实依据。我国当下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在保护、继承的基础上,利用好祖先留下来的家园遗产,是关乎到乡村振兴能否顺利推展的重要因素。

    2025年04期 v.46;No.19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骈文研究

  • 主持人语:骈文研究的新拓展

    刘涛;

    <正>《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曾于2021年第2期首次推出“骈文研究”专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三年来,骈文研究的力量在不断增强,关注的领域在不断延伸拓宽,新视角、新思路、新成果层出不穷,所探讨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亦得以进一步挖掘,体现出不少新意趣。为进一步推动骈文研究,获取更多高质量的成果,本期学报继续推出骈文研究专栏,并邀请国内知名骈文研究专家发表对相关问题的高见,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本期专栏共刊出以下四篇文章以飨读者。

    2025年04期 v.46;No.198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汉魏六朝碑志文骈化的轨迹、原因与意义

    李贵银;李光辰;

    碑志文从东汉开始骈化,至南北朝达到高峰,对偶、用典、藻饰及声律等骈体技巧都精进完善。碑志文的骈化与碑志文体制规范的形成、文体分化及生成错综交织。汉魏六朝碑志文骈化的轨迹、表征与原因都与碑志文的文体渊源与体制特点密切相关。碑志文源于铭、颂的文体特性使其踵步颂的骈化脚步,并吸收赋、颂的骈化技巧,实现了与赋、颂大体一致的骈化进程。无论是作家的创作还是理论家的总结,都推动碑志文从实用性文体发展至实用与审美兼具的文体。

    2025年04期 v.46;No.198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论李商隐文体意识的觉醒与“四六”的定名

    莫山洪;

    古代文章文体的分类有多个标准,在李商隐之前已经有多种情况出现。李商隐以“四六”为文体的名称,将自己的文集命名为《樊南四六》注重的是文章语言形式上的特点,从文体学的角度来说,是从对文章内容及实用的角度转向对文章外在形式的关注,更能体现出一定的美学特征。李商隐为文体的定名,体现了李商隐文体意识的觉醒,为后世文章文体的界定奠定了基础,在文章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年04期 v.46;No.198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南宋文僧善珍榜疏文述略

    沈如泉;

    南宋文僧善珍的诗文集《藏叟摘稿》在本土失传已久,但在日本还有保存。借助此书可以了解到善珍不但诗艺高妙,其人也擅文章,尤其是长于禅林四六应用文疏的写作。善珍所作禅林应用骈体文章数量多,内容丰富,文学水准较高。就其骈体榜疏文措辞特点而言,在严对与宽对相结合,内典与外典并用,古典和今典杂糅,长于裁剪他人诗句组织联语等方面体现得非常突出。过往难得一见的《藏叟摘稿》一书如今已有影印本及点校本面世。但此书中个别文章文体该如何辨识仍值得重视。善珍作《径山请偃溪茶汤榜》在和刻本中是同题下两段文字,在虎关师炼编《禅仪外文集》中则一分为二,一段收在茶榜中,一段收在汤榜内,标题均作《偃溪住径山》。黄启江点校本《藏叟摘稿》中则按句分行排列,不分段,看起来是一篇连贯的文章。根据宋代禅林清规中关于茶礼与汤礼的规定可知,当时并不存在一种名为茶汤榜的文体。《径山请偃溪茶汤榜》应是善珍代表径山寺为偃溪广闻举办茶会及汤会所作的茶榜文与汤榜文,是同一场礼仪活动中先后作为仪节使用到的两篇重要文章。

    2025年04期 v.46;No.198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论民国骈文选本中的六朝骈文理论——以《南北朝文评注读本》与《南北朝文举要》为中心

    刘涛;

    六朝骈文理论在民国时期仍备受推重,诸多骈文选本对其都有较详细的阐发。选家主要通过凡例和序跋表达出对编纂缘起、选文标准、选录范围、骈文起源、骈散关系、六朝骈文的骈体正宗地位、徐庾骈文特点、汉魏六朝骈文的演进历程等问题的看法;又通过语词训释、征引前人之说和自撰评语对六朝骈文的藻饰、炼字、用典等予以分析讨论。其中,既有对前人观点的继承,又有明显的突破,体现出选家与评点者对六朝骈文文体多方位深层次的观照和体认,于后学研读鉴赏六朝骈文多有裨益。

    2025年04期 v.46;No.198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潮学研究

  • 杜国庠抗战年谱简编

    杨庙平;孔令彬;

    全面抗战爆发,在刚归国的好友郭沫若的引荐下,杜国庠来到张发奎第八集团军参加钱亦石领导的战地文化服务队工作。不久,杜国庠代理钱的队长一职。1938年初,杜国庠应郭沫若之邀到武汉,参加由郭沫若任厅长的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的工作。1940年,三厅解散,杜国庠参加郭沫若任主任的国民政府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整个抗战期间,杜国庠都和郭沫若坚定地站在一起,参加领导了国统区的抗战文化工作。1941年,在国统区出现反共高潮之际,杜国庠和郭沫若、侯外庐、翦伯赞等一起,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学术研究,撰写了大量中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等方面的学术论著。从而,也为中国学派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雄厚的基础。

    2025年04期 v.46;No.198 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韩愈非老辨(上)

    邓伟龙;

    韩愈非老其动机在于维护和稳定儒家的正统地位,所以他从政治的需要出发猛烈地非老排佛,并质疑孔老师生关系。但他自身的老子道家的文化基因和坎坷的人生遭遇,决定了他自觉自然地亲近、认同老子道家。因而同是排斥,其非老的态度远比排佛的严厉要温和得多。而作为其个人真实性情自然流露的诗文创作,及其作为创作实践总结的诗文理论,明显存在违逆儒家而接近或类似老子道家的现象。这看似矛盾,其实必然,而根本原因就在于儒道本身看似对立实则互补难分。

    2025年04期 v.46;No.198 4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陆丰疍家瓯船话与汕尾闽南方言的词汇比较研究

    陈淑冰;陈曼君;

    陆丰疍家瓯船话与汕尾闽南方言同属粤东闽语的陆海小片,通过二者基本词汇比较,分析陆丰疍家瓯船话与汕尾闽南方言的词汇异同程度,总结一致性较高和较低的语义类别和原因,具体比较二者在构词、词义、词汇发展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发现这些词汇差异与言语群体的历史来源不同,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语言接触对象和程度的不同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陆丰疍家瓯船话“就地化”的趋势明显,与闽南方言的接触密切,上岸生活后受普通话和粤语的冲击明显,其疍家方言特点正逐渐消失,语言活力衰弱,亟需保护与传承、记录与创新。

    2025年04期 v.46;No.198 61-6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文学研究

  • 《欧阳修诗编年笺注》补正

    张福清;

    刘德清等《欧阳修诗编年笺注》是在《欧阳修集编年笺注》《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之后对欧诗进行编年、题解、注释等形式编排,对每一首诗进行了详赡的考订、疏解和笺注的重要研究文献。近年来,徐涛等人在《欧阳修诗编年笺注》基础上做了一些补正,还有部分诗歌的编年问题、未注或有注不尚明晰之处未予关注。现就欧诗系年、人物、名物注释,尤其是人物诸如刘半千、郑工部、张判官、辛判官、张应之、张九、陈寺丞、祝熙载、刘十三等,根据相关文献重新梳理,补正之。同时,亦补《全宋文》未收之佚文。

    2025年04期 v.46;No.198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聂华苓的大陆经验与文学书写

    田莉;

    聂华苓的大陆经验和文学书写以时代记忆为名,揭示赴台文人普遍的身份困境和家国认同,在二十世纪中后期赴台文人中极具代表性。动荡年代的漂泊经历让其在时空距离中回望故土、重塑身份,强烈的家国情怀赋予了作品浓郁的民族情结。其中,五四记忆的现代人格、启蒙精神、女性意识得到承继与发展,以三峡为代表的地域记忆深具历史意义。追溯其写作缘起发现,童年经验和文化传统构成经验存续的条件,影响了大陆书写的内容选择。聂华苓的大陆经验和文学书写拓展了中华文化的想象空间,以民族共同体联结更广阔的人群,显示出历史价值和启示意义。

    2025年04期 v.46;No.198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文学“四要素”与古代小说地位的沉浮

    刘敏;郑文凤;

    以文学活动“四要素”为切入点,就小说在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小说地位之沉浮与其处于相应地位的原因。“世界”为历代小说生成与发展的社会背景,同时也包含着作家、作品和读者,并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所产生的效果又不是统一的,因此需要逐一分析三者在“世界”中的独特表现。综合主、客观因素对小说地位产生影响的程度,不难发现,造成中国古代小说地位普遍低下的原因是由客观因素作为主导的,其中“世界”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5年04期 v.46;No.198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历史研究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广东县行政机构的历史嬗变——以1929-1945年粤东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刘国华;

    县行政机构是国家政权的基石,也是地方行政运行的主体。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广东县行政机构大体经历了陈济棠主政时期的基本确立、全面抗战时期的初步调整、抗战结束后的恢复重建三阶段。这一变迁反映了民国广东地方行政机构渐趋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以及倒金字塔型结构的特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广东县行政机构的嬗变折射了民国地方行政体制现代性与非现代性的特性。不过,民国广东地方行政组织在行政实践中却严重背离其理论和原则而呈现非现代性。广东地方行政体制在现代化的转型中只是建立西方工具性的现代化行政管理,因受到地方传统的积习和战争的影响,其现代化转型未能真正成功。

    2025年04期 v.46;No.198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制度、运作与研究方法——读《汉魏晋(刘)宋时期中央地方关系》

    周海霞;

    薛军力《汉魏晋(刘)宋时期中央地方关系——权力的矛盾和调整》以刺史制、都督制演变为经线,从中央与地方权力的矛盾和调整角度出发探讨中央、地方官制相互关系的转变,在央地关系研究领域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以制度实际运作即权力斗争为纬线,在具体人、事研究中探微索隐,阐明央地关系微妙复杂之状况。该书注重制度之演变及实际运作,为读者呈现充满活力的政治史进程。其正文及《后记》所体现研究方法历久弥新,值得史学研究后辈学习。

    2025年04期 v.46;No.198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哲学研究

  • 施特劳斯论韦伯的社会科学

    邹小婷;陈国庆;

    施特劳斯揭示,韦伯之所以主张价值中立,是因为遇到两个棘手的问题:一是人类孤独的理性既不能解决终极价值之间的冲突,也不能解决一般价值之间的冲突;二是人类理性无法解决哲学或科学与启示之间的冲突。第二个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它导致一般价值之间的冲突不可解决。而一般价值的冲突,促使韦伯坚持“价值中立”的社会科学,从而走向虚无主义。价值中立导致研究对象无法被呈现、无视道德问题、无法进行因果性解释等问题。因而,价值中立的社会科学是不可能的。

    2025年04期 v.46;No.198 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韩师学人 杜延 教授

    <正>杜延,女,1977年11月生,河南洛阳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潮州市古城研究专家库专家。多年来兼任省级普通话测试员,积极参与学校普通话测试工作,荣获2019年韩山师范学院“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2025年04期 v.46;No.19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杰出校友风采系列 陈伟南

    陈贤武;

    <正>陈伟南(1919-2023),潮州沙溪人。1936年毕业于广东省立韩山师范学校。翌年赴港谋生,1942年返回家乡。1946年,再度赴港,先后兴办星洲贸易有限公司、星洲胶业有限公司和屏山企业有限公司。其中创办的屏山饲料厂,成为当时亚洲最大饲料企业之一。1985年,与广州畜牧总公司合资创办穗屏企业有限公司,先后兴建穗屏饲料一厂、饲料二厂和浓缩饲料厂,被誉为“中外合资企业的典范”,他也被誉为“饲料大王”。

    2025年04期 v.46;No.198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