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研究

  •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出场语境、理论根基与实践路向

    刘海春;赵杰;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转型和重塑再生,是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突破资本主义文明发展悖谬、开创人类文明多元发展图景更高位阶的文明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出场是出于对个人、社会、国家以及人类文明事业的整体性现实观照,是对历史、现实、未来的共时性发展映射。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科学指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支撑、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百年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为这一目标建设提供了实现可能。现代化新征程上,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注重文化创新、加强文化交流,由此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建设出独具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崭新文明样态。

    2025年02期 v.46;No.19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文化主体性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出场

    吴晓;

    文化主体性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文化的自我认知、创新发展、互动交往中体现出的能动意识和主动精神。以文化主体性的视角考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出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古今贯通中汲取丰厚滋养,体现出了追根溯源的文化自觉意识;在文明理论与文明实践有机统一中推动文明转型,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文化自为精神;在文明自我与文明他者的普遍交往中找准发展基点,体现出了奋发图强的文化自立品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提出,指明了中国共产党新的文化使命,锚定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坐标,标志着中华民族已经从现代文明的自在状态转向自觉状态。

    2025年02期 v.46;No.196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逻辑理路

    兰维;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形态,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它被赋予了创新与超越的时代使命,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发展做出独特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性相结合,促进中华民族在全球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从理论、历史、价值、实践四重维度推进了中华现代文明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铸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理论根基,对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展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逻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体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践行指向明确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遵循。

    2025年02期 v.46;No.196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数字劳动研究

  • 数字平台空间中数字劳动与资本关系探析

    谢芳芳;

    国外左翼学者以“非物质劳动”为理论依据,分析数字平台空间中的数字劳动现象和价值创造问题,认为当代劳动与资本的矛盾已超出了以往资本与雇佣工人阶级矛盾的范围,而表现为资本与“大众”或所有数字劳动者的矛盾,并且得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已过时的错误结论。然而,当运用马克思关于剥削、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等的科学论断来分析数字劳动时,可以发现,平台空间中包含数字商业劳动、自媒体数字劳动、非自媒体的知识或情感劳动以及数字雇佣劳动等多种劳动类型,它们与资本构成的剥削与被剥削、占有与被占有之关系并没有超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阐释框架。

    2025年02期 v.46;No.196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潮学·潮汕文史及其传播研究

  • 曾习经集外诗文新考

    刘梓楠;

    近代著名诗人曾习经的作品以孙淑彦《曾习经先生诗文集编年》收录最为完备,该书已对其诗、词及各体文章做了辑佚,然散见各处者尚有之。今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曾习经手稿本《蛰庵诗录》,以及晚清民国报刊、诗话等资料,辑得集外诗11首、文8篇,并作简要考证。曾习经在创作上态度矜慎,其作品结集时删汰甚严。这些集外诗文不无酬世之作,虽然未必能代表曾习经文学创作所达到的高度,但其中涉及许多当时的人物、事件及相关领域的史料,故仍具有不可否认的文献价值。

    2025年02期 v.46;No.196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翻译叙事视阈下侨批文化再建构研究——以汕头“西堤公园侨批纪念地碑记”英译为例

    刘丽敏;

    侨批档案既是世界记忆遗产,又是海丝文化遗存,是中外一体跨海和平交往的共同历史的民间书写,是海丝沿线国家共同的文化创造。汕头“西堤公园侨批纪念地碑记”是侨批文化外宣的典型范例,基于翻译叙事理论对其文本进行分析,其译文文本运用时空建构、文本素材选择性采用、标示式建构、参与者再定位四种策略,通过文本层面和社会语境层面的叙事协调,实现了历史记忆与时代语境相契合的侨批文化再建构,推动了民间历史档案跨文化叙事传播,激活了“海洋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空间。

    2025年02期 v.46;No.196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潮州红色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思政课的实践研究

    肖华娴;

    红色音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在新时代音乐专业思政课程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依据高校实际,以挖掘和发挥好红色音乐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作用为导向,以潮州红色革命歌曲为例,分析其特点,明确其融入地方高校思政教学的必要性,积极探索融入地方高校音乐思政教学实践,通过“教、研、创、演”等丰富实践,让潮州红色革命歌曲在音乐思政课堂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新时代赓续红色革命基因、传承发展潮州文化,推动思政育才、教育强国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46;No.196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文学研究

  • 从蜀中作品看黄庭坚对疾病困顿生活的书写与超越

    郭春林;覃彦霖;

    黄庭坚一生仕途蹭蹬,曾被贬至巴蜀之地。在黔、戎二州,黄庭坚又数度遭遇疾病的困扰。他自感形体衰萎、心慵意懒,又常带病躬耕,谢病杜门,陷入生理、生存与政治的多重困境,这些境况在其诗文作品里展现出来。通过与亲友诗书交流,投身于自然,参禅悟道等,黄庭坚完成了精神疗愈,从极为窘困的生存境况中解脱出来,实现了生命的安顿。他对困顿贬谪生活的超越展示了北宋理学思想发展以及党争背景下正直文人士大夫的自适自洽之路径,彰显了宋型文化的魅力

    2025年02期 v.46;No.196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阿金》:“看与被看”三重奏

    黄权壮;

    鲁迅的《阿金》存在三种“看与被看”关系。在叙述者眼中,阿金身上充斥着具有社会秩序破坏力的野性,因而有必要将阿金及“阿金们”抬到“女性标本”层面来批判;在隐含作者眼中,阿金虽有种种缺点,但终究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男权社会的弱势者和值得同情的都市失败者。不仅如此,作为批判者的叙述者自己也成为隐含作者有距离地审视、批评、讽刺的对象。隐含作者肯定其心底暗涌的家国情怀和较强烈的反思精神,同情其作为知识分子难以克服的精神困境和栖身租界兼大都市的现实窘境,同时也鲜明地批评其过于敏感、偏执且缺乏实践精神的人格心理缺陷。

    2025年02期 v.46;No.196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从“反抗”到“妥协”——《流浪女伶》和《吉吉》中柯莱特的“女性主义”

    余琨;

    法国女作家西多妮·加布里埃尔·柯莱特在《流浪女伶》中讲述了女主人公勒内为摆脱传统家庭模式束缚,以追求自由独立的“反抗”生活。她的“反抗精神”为后来女权主义理论基础的奠定提供了灵感来源。而在《吉吉》中,作者却通过女主角吉吉表现出了女性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对婚姻的“妥协”,选择婚姻、拥抱爱情是小说的“完美结局”。“反抗”精神具有进步意义,但“反抗”需要女性承担因愤怒与压抑而带来的痛苦,并可能使人产生逃离的冲动。而“妥协”精神虽然在一部分女性身上表现出了落后性,却在另一些女性身上展现出了积极的一面。对于女性来说,无论是“反抗”还是“妥协”,了解自己所爱,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才是至关重要的。

    2025年02期 v.46;No.196 6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教育教学研究

  • 高校图像育人工作的三重思考:理论考察、现实困境、实践策略

    陈泽云;陆晓华;

    图像育人就是以图化人、以图育人,是文化育人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落实图像育人工作,需着重把握图像育人的作用机制。图像育人以“图”为基础,以“化”为关键,以“人”为实质,“用什么‘图’化——如何‘化’——将人‘化’向何处”这一思维路向,构成了图像育人的问题逻辑。充分发挥图像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必须聚焦现实的“图像——方法——人”这三维困境,从意义建构和内容编制两方面着力打造多层次的图像资源库,采取多样化的创新方法搭建图像化协同育人平台,提升教育主客体的图像认知、辨析及表达能力,推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2025年02期 v.46;No.196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传统审美融入绘画写生课程思政研究

    沈桂林;

    在绘画写生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中,以传统审美为主线来建构认知导向能使整个课程教学形成明确的教学方向,避免课程思政教学和学习的散乱性,同时又能在传统审美的主线下不断丰富内涵,形成课程思政教学的可持续性。以传统审美为主线来融入绘画写生课程思政教学,在根本上契合了绘画写生课的特点,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教学导向上和具体的教学中进行深度融合,从而达到增强价值认同和树立文化自信的培养目的。

    2025年02期 v.46;No.196 85-8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李佳畅;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存在教师引导能力不足、担当意识不强、课程思政素养不高,缺乏健全的教学评价方式等局限性,应从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意识、课程思政育人方式、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三方面进行改革,并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设计理念出发,探索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指导,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载体的大学英语“一面三融”的课程思政模式。通过重构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开展跨文化对比等融合方式,构建系统化、协同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

    2025年02期 v.46;No.196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

    邱丽娜;

    新文科建设为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与学科建设指引了方向。针对本专业学生知识构建能力差、技能运用难、创新意识弱、成长格局小等问题,课程应立足新文科建设要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解构重置教材内容、创设混合教学模式、嵌入多元实践互动、启用特色评价模式、渗透思政元素等多个措施革新课程教学,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助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02期 v.46;No.196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韩师学人

  • 苏广实 教授

    <正>苏广实,男,1968年生,广西隆安人。199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7月至2010年5月在广西教育学院旅游与环境学系任教,2010年6月至2018年8月在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现为广西职业师范学院)贸易经济系任教,担任系副主任,为学校学科带头人,2012年评为教授。

    2025年02期 v.46;No.196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杰出校友

  • 郑烈波

    陈贤武;

    <正>郑烈波(1936.11-2016.11),广东普宁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广东金山中学后,分配到饶平果林中学教数学。1958年冬,被选为代表参加汕头地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积极分子大会。1959年参加高考并考入广东师范学院政史系。毕业时被选为全系代表到中山大学参加大学生毕业大会,表示服从分配、到最落后的地方去。先是被推荐到广州一所新创办的实验学校任教,他推辞,坚持要到艰苦的地方工作,遂被分配到海南琼山中学任教职。后调到一所山区公社办的高中任职,又调琼山县委宣传部工作。

    2025年02期 v.46;No.196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蔡蓉菲;

    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医院日常运营以及发展的重要依据,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方案、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相关工作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积极探索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新模式,进一步完善馆藏结构、强化组织保障和人才培养、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安全监管等,对推动医院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025年02期 v.46;No.196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