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潮学·潮汕文学研究

  • 潮汕作家群体的区域性文化特征

    段平山;

    作家群体既是一个外在的社会生活现象,也是一个内在的文化精神现象。以作家群体为区域文化研究对象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为了研究方法的更新,而是为了更好、更合适地突出研究"材料"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现象的"作家群体"的出现,首先是一个区域文化特征的问题,其次才是一个文学的问题。因此,作家群体这一现象更适合于文化研究领域,尤其是区域文化研究的领域。由于潮汕地区的作家群体在许多方面很有特色,所以,应当将针对潮汕地区的作家群体研究与潮汕文化研究结合起来,进而能够拓展区域文化研究的视域以及意义范围。

    2019年01期 v.40;No.159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饶宗颐《古村词》的古典化意象

    罗朝蓉;赵玉田;

    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在诗词创作上倡导形上词,但其意象的运用也体现出古典化的特点。就饶宗颐先生的《古村词》而言,其意象的古典化具体表现为:丰富自然的典故运用,蕴藉曲折的审美表达,古典色彩的世界观照。

    2019年01期 v.40;No.159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大钦山水田园诗的生态解读

    许晓云;

    林大钦的山水田园诗,为大家呈现了一幅幅乡村田野万物生机勃勃、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既体现出"物我为一"的生态观,也具有很高的生态美学价值。同时,作者所咏叹的自然物象,也体现了他自身的精神品格。

    2019年01期 v.40;No.159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潮学·潮汕宗族和社会研究

  • 清代后溪钟氏宗族的构建与基层社会治理

    温建钦;

    清代后溪钟氏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之后,依靠"九举十八秀"的科举功名,于乾隆年间建立了宗族组织。与沿海地区依靠财富和勇力建立宗族不一样的是,后溪钟氏宗族的构建仍然依靠科举功名。这凸显了清代内陆山区宗族建立的类型,也为宗族普泛化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视角。后溪钟氏宗族建立后,通过族内控制及族外管理的方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2019年01期 v.40;No.159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潮汕地区宗族建构模式的转变——以泗水周氏为中心

    周昭根;

    传统的宗族为了与社会变迁相适应,其建构模式也会发生一些转变。以潮汕地区的泗水周氏宗族为例,明清时期,泗水周氏主要在"士大夫主导"的模式下开展宗族建构活动。步入清朝中晚期,其宗族建构转向了"商人主导"的模式,宗族话语权转移到商人手中,表现出潮汕宗族应对社会变动的自我调适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理事会主导"的宗族建构模式逐渐成熟,引导了潮汕宗族在组织结构、日常运作等方面的革新,使之更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2019年01期 v.40;No.159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潮汕地区社工机构的组织特征与发展路径

    李炯标;

    潮汕地区是广东社会工作发展的欠发达区域,潮汕三市社工机构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类型。潮汕本土社工机构发展中存在弱催生性和强民间性、对内强依附性和对外弱自主性以及碎片化组织运作突显而系统性发展不足等组织特征。通过健全潮汕本土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推动社工机构的NGO化、实现社工站和社工机构的联动发展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推动潮汕地区社会工作专业化和本土化的发展。

    2019年01期 v.40;No.159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潮州“老爷”视觉形象研究——以潮州青龙庙“安济圣王大老爷”为例

    唐春燕;

    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出发,从本体塑像、周边形象及节庆形象三方面对潮州青龙庙"安济圣王大老爷"视觉形象进行调查发现,"安济圣王大老爷"本体造像通过世俗化与神化相交融的形式展现;周边形象以"龙"为主题,使其转化为特定的视觉符号,并借由潮州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呈现;节庆形象将复杂多元的艺术形式整合为动态的整体的视觉形象,使观者从感觉体验上升至知觉体悟。这些形象巧思善工,渲染朝拜气氛,烘托神邸气势,别出心裁、繁复精巧的艺术效果具有强烈的潮州民间美术的特点。潮州民间艺术乃至民俗文化的传承,不但需要建立细致且完整的"观看平台",需要专业的"视觉解说员"引领大众进入传统的视觉世界;而且应该使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结合,创新文化创意产品,透过表面形象探索其深层意义,真正领会和沿承"工匠精神"。

    2019年01期 v.40;No.159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潮学·潮汕文化开发和保护研究

  • 基于SWOT分析的潮州茶文化旅游开发探究

    王晓丽;李晓岚;

    潮州茶文化旅游开发有其内在的优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存。针对这种现状,要促进潮州茶文化的旅游开发,就必须整合相关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深掘文化底蕴、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细分旅游市场、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加大宣传力度、规范经营环境。

    2019年01期 v.40;No.159 46-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汕头濠江区传统建筑文化保护探析

    吴文慧;陈睦锋;匡成钢;李毅;左妹华;

    濠江区传统建筑以其特有的潮汕风格、宗教文化和人文底蕴,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典型代表。在城镇化的推进中,濠江区传统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忽视,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要保护好这些传统建筑,就必须制定全面的保护制度,加强民众的传统建筑保护意识,注重保存传统建筑的现状,合理开发传统建筑的旅游观赏作用。

    2019年01期 v.40;No.159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哲学

  • 一朵“小小的乌云”带来的争论——对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的哲学思考

    陈国庆;

    由于"作用量子"存在等因素,量子力学公理体系与经典物理有本质上区别。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形式体系内蕴的一个推论,这就意味着,几率特征是微观粒子本质现象,并非是由于认识方面的偏差。爱因斯坦出于对物理决定论的普遍有效性的固执,认为量子力学只能描述微观客体的几率特征,是量子力学不完备的表现;玻尔则认为,微观客体的几率特征是内禀的,量子力学是完备的理论体系。这场未果的争论持续了近九十年,衍生出如量子通讯等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反思这场争论对我们加深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推动科学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2019年01期 v.40;No.159 5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社会学

  • 贿赂关系中运用互动仪式进行“道德化”的分析

    阮极;

    人情及其互动仪式为贿赂行为提供道德上的支撑。贿赂时,贿赂双方运用互动仪式进行的表演有其"道德化"的功能,而且这种"道德化"有两种不同的目的:一是用来掩饰贿赂的不合法性和不符合公德性;二是用来掩盖人情中的工具性成分,对违反私德行为进行掩饰。不同人的"道德化"目的可能不同,这取决于当事人当时是否意识到他们的所做所为是违法的、不正当的,也取决于贿赂当事人之间关系的亲疏。

    2019年01期 v.40;No.159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历史学

  • 古希腊休闲运动观念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周洪祥;

    古希腊由于文化处于一种外向的、开放的形态,形成了一种内容较为丰富、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体制,尤其重视身体的健康和匀称,从而形成具有人类最高生活品味的休闲性运动。古希腊休闲运动之所以发达,与当时的哲学家颇有关系。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位大哲学家的运动观及其休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当代休闲运动文化亦将有所裨益。

    2019年01期 v.40;No.159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日昌巡台时期的“开山抚番”政策——兼论闽抚“冬春驻台,夏秋驻省”

    赵松林;

    "牡丹社"事件后,沈葆桢倡议"开山抚番",这项政策也成为台湾防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丁日昌任福建巡抚后,积极推行沈葆桢的未竟之业,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入手,继续实施"开山抚番"。另外,他从台湾番民的利益出发,妥善处理番务,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维护了民族关系的稳定。闽抚"冬春驻台,夏秋驻省"制确立后,他两次渡台,陈情时弊。然而,由于丁日昌自身的健康问题、辗转往来耗时费力、台湾兵饷受到掣肘、台事不得专办等因,这项制度不久即被取消。丁日昌成为首位执行该体制的福建巡抚,亦是最后一位。

    2019年01期 v.40;No.159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传媒研究

  • 清末地方报刊市场化编辑思想研究——以《岭东日报》为中心

    蒋正和;

    《岭东日报》创刊于1902年,是广东乃至全国最早的地方性本土报刊之一,持续出版时间达八年之久。该报形成以受众为中心的市场化编辑特色,在版面安排上注重新闻的重要性、接近性,在新闻体裁的选择上重消息轻言论,在语言形式的呈现上注重双文表达。这种独特的编辑方式源于该报背后的区位特点、本土商人网络、传播基础和港口兴盛四个支撑条件。

    2019年01期 v.40;No.159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都市报使用“媒体大脑”的动因与伦理研究

    钟之静;

    "媒体大脑"是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传媒进入"媒体大脑"时代。它具有覆盖新闻全链条、生产MGC新闻、精准个性化定制、场景化传播等新特点。都市报基于发展平台型都市报、推行算法新闻、重夺话语权、解决版权硬伤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等动因,可选择使用"媒体大脑",但会存在"当下主义"与"新闻专业主义"、技术控制新闻来源与人为核查真实性、都市报人何去何从等伦理问题。都市报要加盟"媒体大脑"与之分工合作,逐步强化"媒体大脑"的新闻挖掘和写作能力,实现传统报人和人工智能机器人联合推出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及时效的新闻报道,促进人机协同和媒体融合发展。都市报要充分利用"媒体大脑"的监测作用和加强新闻真实性的核查力度,体现都市报专业权威的公信力品牌效应。

    2019年01期 v.40;No.159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纪念张竞生博士诞辰130周年暨张竞生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圆满举行

    <正>2018年12月14日至17日,由韩山师范学院、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广东省档案馆联合主办的"纪念张竞生博士诞辰130周年暨张竞生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韩山师范学院成功召开。研讨会开幕式由韩山师范学院副校长黄景忠教授主持,韩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幸小涛、广东省文史馆巡视员陈小敏、广东省档案馆党组成员张进思、张竞生之子张超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潮州市委常

    2019年01期 v.40;No.15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城市文化建设互助研究

    彭莹;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记忆与空间的方式表征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建设为非遗传承提供新的机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等发现,目前城市普遍面临城市文化建设中非遗的融入过于扁平和机械、对非遗的文化认同存在断层、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需求仍在磨合的现实困境。非遗传承与城市文化建设应该互助推进:一是多规融合,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科学地融入城市文化建设的子项目中;二是建立健全教育宣传长效机制和评估考核体系,推动基层非遗传承专业化,提升城市文化知识生产;三是将非遗传承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服务产品供给与社区营造项目实现文化认同与异质文化共生;四是探索非遗知识产权+新兴技术+新型传播方式的多产业链发展模式,以非遗的跨界融合发展助推城市文化提升。

    2019年01期 v.40;No.159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纪念张竞生博士诞辰130周年暨张竞生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活动剪影

    <正>背景资料:张竞生(1889-1970),原名张江流、张公室,广东饶平人,1911年在天津加入同盟会,曾任南方议和团秘书。作为民国首批官派稽勋留法学生,他于1919年获法国里昂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归国后,历任潮州金山中学代理校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新文化》月刊主编、上海美的书店总编辑、广东省实业督办、《广东经济建设》月刊主编、广东省农林厅技正、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务。张竞生是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他的学术活动涉及哲

    2019年01期 v.40;No.159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