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高校二级学院“五型”领导班子的创建及其治理运行机制

    彭焕彬;

    高校主要功能的实现靠二级学院,二级学院的发展靠领导班子的有效治理及运行。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建设及治理运行应突出三个特质:治理主体必须具有教育情怀、治理文化必须以信任为基础、治理效能必须突出创新开放。通过一系列制度程序设定和考核评价,强化主动参与、沟通补台、会议决策、党建引领、改革创新的运行机制,创建德智体美劳高校二级学院"五型"领导班子,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年01期 v.42;No.17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校体育院系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及其思政功能——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

    周进国;柯汉松;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有助于弥补高校劳动教育的缺失。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探索了劳动教育的开展路径,包括依托体育场馆开展劳动教育、依托体育活动开展劳动教育、依托体育社团开展劳动教育、依托体育支教开展劳动教育等方式,实践了劳动教育的思政功能,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爱校的家国情怀、塑造学生明道传道学道的师道精神、凝练学生求是求真求正的学人品质、修炼学生仁爱进取精诚的心灵境界。

    2021年01期 v.42;No.171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下载次数:9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团体辅导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模式研究

    谢晓生;黄晓洁;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教育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形式途径单一,对学生党员感染力不足,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针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运用团体辅导模式,可创新学生党员培训形式,提高学生党员教育培训质量,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综合能力素养。

    2021年01期 v.42;No.171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潮学·潮汕近代教育研究

  • 张竞生与广东省立金山中学

    孔令彬;

    张竞生留学归国后的第一站是担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校长,由于他锐意改革,得罪了不少地方旧势力,仅仅十个月即辞去校长职务。1926年从北大辞职后,张竞生曾回乡短暂居留,期间受校长杜国庠的邀请到金中发表演说,同时他也密切关注着当时金中校产的清理工作,并连续在汕头报纸发表文章支持杜国庠。张竞生最后一次为金山中学发声是1948年初,他强烈反对当局变卖金中校产大搞建设的行为,认为金中校产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命根子",不能为了眼前而断送将来。

    2021年01期 v.42;No.171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师范传习所与清末粤东师范教育改革

    李坚;

    师范传习所是清末正规师范学堂创办完善之前的师范人才培育机构。通过对《岭东日报》的报道等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出清末粤东地区先后创办了23所师范传习所。师范传习所与地方新式教育得到较好的融合,不少学堂创设了附设师范传习所。师范传习所在清末地方师资培养方面的作用并不亚于正规的师范学堂,不能单纯将师范传习所视为师范学堂的过渡性机构。另外,师范传习所是当时地方官绅与士人实行西学实践的重要场域,不但开辟了近代地方新式教育的道路,在科举制度废除后,还成为地方传统士人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渠道。

    2021年01期 v.42;No.171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潮学·潮汕文学研究

  • 乐钧的文学书写与游幕

    李金松;

    乐钧是乾嘉时期重要的文学家,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由于其后半生基本上是处于游幕状态,因而他用大量的笔触书写游幕期间接触到的风物民情与民生疾苦,表现了强烈的关注现实的情怀。可以说,游幕赋予了乐钧文学书写深厚的社会内容,使之更具有现实意义。乐钧文学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丰富的游幕经历淬砺的结果。

    2021年01期 v.42;No.171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时代的探索者和反叛者——从人物塑造分析拜伦对洪灵菲的创作影响

    黄永亮;

    左联作家洪灵菲对拜伦作品的阅读影响了自身的创作。他俩塑造的主人公都是时代的先锋者,对旧社会的不满和进步思想让他们产生叛逆、反抗的心理,努力冲破传统的禁锢去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不懈探索新生活的道路。他们在参加推翻旧制度的革命中找到出路,实现人生意义,并号召受苦的大众和民族起来斗争,谋求独立、自由和解放。洪灵菲对拜伦的接受是有选择性的,他摒弃了拜伦式的极端个人主义,在反抗封建伦理中始终保留几分温情。中国文化传统影响在洪灵菲的创作中始终"在场",中国文人忧国忧民的传统和当时内忧外患的国情促使他最终将个人解放消融在民族独立解放的叙事中。

    2021年01期 v.42;No.171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潮学·潮汕方言研究

  • 闽南语三个次方言区疑问代词“偌”“若”“夥”

    洪晓婷;

    闽南语询问数量、程度的疑问代词在泉漳、潮汕、雷琼三个次方言区呈现为三种音读,分别为:[lua~(22)][dzio■~5][ua~(33)]。从语义与语法、历史来源、语音三个方面考察这三个疑问代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三者的语义、语法功能高度一致;第二,三者的历史来源一致,本字是"若",继承自中古汉语口语,是当时新兴的疑问代词之一;第三,"若"的入声韵和阴声韵来自不同历史层次,是与通语的语言接触造成的不同时期的语音层次叠置。

    2021年01期 v.42;No.171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汕头方言连词“了”的语篇功能及其语法化

    徐涵韬;

    汕头方言的连词"了"本义表示时间顺序,在语篇中共表现出四种不同的功能:表示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的连接功能、表示"追加信息"的添加功能、表示"追问"的反馈语功能和用于话题和话轮处理的话语标记功能。这些语篇功能是连词"了"语法化的结果,语境顺应、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隐喻机制对连词"了"语篇功能的扩展起着重要作用。

    2021年01期 v.42;No.171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4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明潮州戏文《金花女》与潮汕方言中的“乞”字用法研究

    江金瑶;

    对明潮州戏文《金花女》与潮汕方言中"乞"的用法进行考察,发现戏文中"乞"字可作实义动词、使役介词、与格介词与介引被动句施事的介词,而在潮汕方言中可作给予义动词、使役介词、与格介词与介引被动句施事的介词。对"乞"字的语法化路径与在闽南方言区的发展进行梳理,发现现代潮汕方言中"乞"字用法至少可追溯到明代之前,且在明代潮汕方言与泉厦闽南方言中"乞"字用法一致。

    2021年01期 v.42;No.171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潮州地区地名异读现象例析

    卢渠;

    潮州地区地名存在许多异读现象,它们既反映着历史痕迹,又蕴含着方言印记。对潮州地区三县区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潮语中地名异读现象,可将原因归纳为文白异读、古音遗存、约定俗成、雅字替换等四个方面。潮州地区的地名异读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且并不是只受单一因素而决定,这反映了潮州地区古朴的语言文化、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

    2021年01期 v.42;No.171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9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潮学·潮汕宗族与社会研究

  • 潮汕地区的民间调解模式:“老人组”调解

    蔡泽涛;

    "老人组"调解制度是潮汕地区民间纠纷的传统调解机制,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纠纷解决资源。"老人组"调解的主体及权威来源、调解事项、调解程序有着其独特的特征,并使其在潮汕地区保留鲜活的生命力,在推进潮汕乡村德治建设、高效化解纠纷、源头防范纠纷、延续潮汕文化等方面有着较好的现实意义。同时,其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也存在着与法律制度衔接不足、对新型纠纷处理乏力、对国家法的越位及程序不规范等问题。通过明确"老人组"的特别法人地位、整合提高调解规范、提升专业能力、民间规范向村规民约转型等发展路径,可以推进"老人组"调解与时俱进,并为我国纠纷调解机制的完善提供思路。

    2021年01期 v.42;No.171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1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宗族权力和私刑实行——以潮汕地区为个案的研究

    陈雪峰;

    私刑曾在潮汕地区广泛存在,并借助宗族力量得以进行。宗族行使私刑有一定理据:一是家法和国法一致,这是基于儒家理念;二是地方政府力量有限,宗族在很大程度上行使民间治理职能。对潮汕地区宗族历史上行使私刑应客观看待,一方面有利于宗族发展,且行使基本公正,但也存在着不符合当代法治精神和易导致冲突、血案等负面问题。

    2021年01期 v.42;No.171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潮学·潮汕经济研究

  • 基于居民感知的休闲空间满意度调查——以潮州“一江两岸”休闲带为例

    杨佩群;范媛媛;

    "一江两岸"休闲带是潮州重要的城市休闲空间。从影响居民满意度的质量感知、环境感知、服务感知、心理感知以及满意度五个方面,通过深入休闲空间调查,以向居民发放问卷、访谈周边居民等方法,探究居民对此休闲空间的满意度。对样本分析的结果表明,"一江两岸"休闲带丰富了居民休闲活动空间,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但休闲设施少且部分较为老旧,可开展的休闲活动项目较单一,总体环境质量不高,交通网络较差,居民前往休闲空间需求受阻。因此,要进一步提高"一江两岸"休闲带环境质量,重视文化休闲,结合两岸特色风貌打造休闲带文化属性,加大休闲设施配套投入力度,营造健身休闲氛围,改善城市交通硬件设施,提高休闲空间外部的交通便利性,增强全民户外休闲意识,提高户外休闲频率。

    2021年01期 v.42;No.171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文化创意视角下潮绣的发展研究

    王晓丽;

    潮绣是粤绣的一支,2006年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潮绣的文化创意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可以得知受众对潮绣的印象及对潮绣文创产品的期盼。建议对其从如何提高知名度、注入新元素、保持核心内涵、丰富价格层次等进行优化。通过潮绣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不仅有利于潮绣的传承发展,也期望能对其它传统工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1年01期 v.42;No.171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9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文学与语言研究

  • 论梅尧臣、欧阳修戏谑诗创作分期特点

    张福清;

    在现存的2800多首梅尧臣诗和800多首欧阳修诗中,梅欧分别有42首和30首戏谑诗。梅尧臣早期戏谑诗的特点是:戏友朋之作,体现了宋诗情感的私人化;戏食物之作,反映了宋诗的日常生活化。欧阳修早期戏谑诗的特点是:戏赞友人之品性、志趣,显示了欧学唐音的痕迹;在贬所的戏谑之作,名为戏,实则抒发心中之愤懑或自我宽慰之词;自嘲之作,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梅欧后期戏谑诗围绕思白兔忆鹤的次韵唱和、锁院科考期间的游戏唱和和有关琵琶、毛笔等戏作超越了凡俗生活,以诗为戏,具有浓郁的人文化气息。

    2021年01期 v.42;No.171 94-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闻之于宋君”的训释问题

    郭浩瑜;

    对于《吕氏春秋·察传》"闻之于宋君"一句的结构,人们有使动和被动两种理解。从"闻"的词义情况和句子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闻"在这里是"报告""禀告"的意思,这个句子并不存在使动或被动用法。

    2021年01期 v.42;No.171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师学人 严权教授

    <正>严权,男,1967年生,湖北荆门人,研究生学历,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教授,硕士生导师,小学教育专业负责人。近几年来所讲授的课程主要有"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原理""德育与班队工作""教育哲学"等。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构建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形成了"综合培养、全程实践、注重反思、个性发展"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以学科综合教育为基础,建设了"课堂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为中心的师德养成体系、"综合培养+1专+1特"的课程体系、"全程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力为重"的技能考核体系。

    2021年01期 v.42;No.17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杰出校友风采系列 李雪光

    陈贤武;

    <正>李雪光,曾用名李志遇、李湘。1918年3月生于普宁县斗文村。1938年秋参加普宁青年抗敌同志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6月2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入党起到1949年底普宁解放止,都是在普宁、揭阳、潮阳三个县的乡村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以"教书先生"的身份作掩护进行党的活动,曾任中共普宁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县委书记等职。1949年5月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第二支队第九团政委。

    2021年01期 v.42;No.171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