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与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内在逻辑、着力点与落实机制

    幸小涛;彭焕彬;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与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到贯彻落实是高校党委的核心职责要求和根本目标导向,党的全面领导是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障;正确处理两者内在逻辑关系,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校这三项基础性工作见实效是共同工作的着力点;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形成全面落实党的领导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学校党委、二级学院党总支、党支部三级会议制度及良好工作机制是保障和落实的关键。

    2022年02期 v.43;No.17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

    陈树思;袁德辉;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韩山师范学院通过多个路径建设课程思政。出台系列配套制度,成立负责机构,畅通课程思政协同联动机制;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程教学主渠道的效能;探索新时代开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路径,实现“五育并举”;完善课程思政第二课堂育人生态。各个思政建设实施路径在教学实践中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显著。

    2022年02期 v.43;No.178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功能、经验、影响因素与对策——以广东高校为例

    李晓春;

    党的创新理论是指导高校工作的行动指南,高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是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的战略高度上,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大课题。梳理高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经验做法与影响大众化效果的因素,从关注理论宣传对象需求、构建高水平理论宣传队伍、寓价值观引领于知识传授、优内容新表达宽路径等四个维度发力,进而提升理论宣传针对性、引领力、亲和力与渗透力。

    2022年02期 v.43;No.178 11-1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潮学·詹安泰研究及资料

  • 民国韩师校刊所载《詹安泰全集》未收诗词文作品及辑录

    孔令彬;

    民国时期,詹安泰任教韩师十二年,期间创作了数量不少的诗词文作品。这些作品部分发表在韩师自己所创办的校刊上,其中一些被詹安泰收入诗词集中,但大部分则未被收录。这些未收作品也是研究詹安泰“名士”成长之路的重要参考文献。

    2022年02期 v.43;No.178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民国韩师校刊所载《詹安泰全集》未收诗词辑录

    詹安泰;

    <正>~~

    2022年02期 v.43;No.178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个“挥泪对宫娥”的词主

    詹安泰;

    <正>“挥泪对宫娥”,是李后主《破阵子》词中之一句。或说,此词非后主作也;绝似旁观者的口气。这怀疑也颇有见地。但我却没法,我始终认这哀艳的句子可为后主全人格的表现者,所以就不顾一切,把它做后主的头衔了。我国历来产生的文学家,可算很多了,就是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也不少;可是有真挚的情感表现出来的,他的想象力未必丰富,艺术手段未必高强,而艺术手段高强想像力丰富的,其对于情感方面,又时常很为薄弱。我们说那一个作家或那一种作品好的,都不过把文学的眼光片段地看出来的。

    2022年02期 v.43;No.178 2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礼运大同小康之说

    詹安泰;

    <正>一封书本校编辑主任吴青民先生嘱余著论以应月刊。余既拙于文辞;又忙于课务,一时未能应命。而吴先生催促再四,且云有关于学术之文字均可,不必斤斤于论文。无已,即将客春与人讨论礼运书录以塞责,而颜曰《关于礼运大同小康之说》。言“关于”者,粗略之谈,未敢以当“论著”也。

    2022年02期 v.43;No.178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潮学·潮汕历史与地理研究

  • 近代汕头城市空间演变探究(1860-1921)

    衷海燕;吕少旭;林资龙;

    近代汕头正式开埠通商后逐渐发展成为全国重要港口之一。汕头的城市空间及其布局由此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填海筑地塑造了外部形态,另一方面政局变动、社会需求、文化思潮则推动了内部功能区的拓展。近代以后,影响汕头城市空间演变的因素转以人类活动为主,而城市各功能区的发展趋势也从早期的适应自然环境而转变为改造环境以更适合人居。

    2022年02期 v.43;No.178 4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3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清末社会风潮下韩山书院的复兴与转型

    李坚;

    清末国家兴办新式学堂、推行新式教育,民众民族民主意识高涨,社会思潮涌动。在丁宝铨、沈传义、康詠等人的努力下,韩山书院不但渡过了学田危机,实现了书院的改革复兴,顺利改办为师范学堂,而且通过师范教育改革、组织抵制美货运动等系列措施,逐步完成了由传统教育机构向现代新式学堂转型的过程,成为粤东最重要的新式人才培养机构,也奠定了其在清末粤东地区自由思潮、民主运动中的主导地位。

    2022年02期 v.43;No.178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潮汕移民与泰国华侨报德善堂的早期运营

    郑映淑;

    泰国华侨报德善堂与潮汕地区有着深厚的渊源。19世纪末,潮汕移民将其民间信仰大峰祖师崇拜及潮汕地区著名的善堂文化传至泰国,供奉大峰祖师的泰国华侨报德善堂随后成立。报德善堂与汕头存心善堂在组织模式、经费来源、堂务内容、建筑格局以及善堂背后的支持力量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潮汕移民为泰国华侨报德善堂的发展运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们的苦心经营下,泰国华侨报德善堂逐渐发展起来。

    2022年02期 v.43;No.178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潮学·潮汕历史人物研究

  • 林大钦家训中的儒家教育思想解析

    苏何诚;

    潮人自古深受儒家四书五经的熏陶,讲究忠孝礼义廉耻、崇文重教,一向重视家教。潮人历来有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的传统,其中林大钦就是代表人物之一。家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落实在家庭教育的一环,源自西周礼乐教化的君子之教,经由先秦时期孔孟儒学所发扬,汉朝后转向民间家庭教育。以古代儒家经典中的教育思想来解析林大钦家训,从《状元家训》中可归纳出“不慕荣华的天道观”“尚柔积善的生命观”“安贫乐业的工作观”“心存仁义的处世观”四种人生哲理,可作为潮州地区林氏家族在家庭教育上的核心思想,培植子弟养成高尚人格与道德情操。

    2022年02期 v.43;No.178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明代“虱母仙”何野云考论

    何华东;

    何野云,明代堪舆名士,江西丰城人,却在潮汕地区获广泛群众信仰,被尊为“虱母仙”“龙尾爷”。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对何野云的研究有一定价值,然而目前研究比较少,有的是居于传说,可信度不高,甚至误传。现据其家谱和有关文献,考证认定何野云生于1354年,卒于1456年。“野云”名号系其本人根据明成祖朱棣赠词“踪似野云”而自称。1363年陈友谅战死于江西鄱阳湖,此年何野云才9岁,不可能为陈友谅军师。邹普胜被明将所杀,葬于家乡麻城,不可能化名何野云。洪武年间,何野云从事堪舆业,扬名南京和北京。永乐年间,何野云被朱棣召至南京成为明孝陵朱元璋墓主要规划建设者之一,并因此成为堪舆名士。后辞职,从事堪舆业并著书。

    2022年02期 v.43;No.178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历史研究

  • “名帖”与明中后期官场生态

    崔健健;施惠芳;

    “名帖”为通传个人信息于主人家的书帖,是考察明中后期官场生态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一方面,围绕“名帖”所形成的一整套“名帖礼”,是整个统治阶层普遍遵守的交际准则和礼仪规范;另一方面,“名帖”的材质、形制、尊称、署名、书写内容以及“投帖”礼节等,往往是礼仪制度和尊卑等级的直接体现,其在一段时期内发生的急剧变化,是官场风气由厚转薄的一角侧影,亦是官员体面沉浮难测的重要见证。

    2022年02期 v.43;No.178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林兆恩对韩愈道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唐哲嘉;

    明代中晚期儒学的发展面临着内外的双重危机,而与李贽并称为“闽中二异端”的林兆恩重塑儒家道统,以承接圣学为己任。林兆恩的道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韩愈道统论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一方面林兆恩借鉴了韩愈所阐明的道统谱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道统谱系,另一方面林兆恩从形而上的层面对韩愈道统内涵的偏颇进行了补足。此外,林氏就韩愈“性三品说”背离孟学进行了批判,从而阐明了性善的要旨。

    2022年02期 v.43;No.178 83-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法律研究

  • 《保险法》如实告知义务的现实困境与纾解策略

    曾栈彬;

    保险法上的如实告知义务乃最大诚信原则之具体表现,作为订立保险合同的基础,对整个保险流程起决定性作用。要根治保险理赔难这一顽瘴痼疾,需要完善如实告知义务制度。运用法经济学中的囚徒困境和成本效益论分析现实如实告知义务制度,发现其存在主体限缩论与主体扩张论的选择难题、概括性询问条款效力的博弈困境和投保人隐瞒病情引发的选择困境。因此,需要优化主体限缩论、完善公平原则的适用以及改进保险领域的欺诈制度。

    2022年02期 v.43;No.178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下载次数:18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黄嘉谟译介美国文学中闽南方言的适应与选择

    庄雅妗;

    闽籍译者黄嘉谟译介美国文学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译学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启发了外国文学的地域传播路径。基于文本分析和个案研究方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黄嘉谟的“闽式”解读进行探讨。在译介美国文学的过程中,黄嘉谟综合考量句式和修辞变换、顺应时代流变、再现情感语气等因素,其译文既还原了原文的精神面貌,又充分体现了译者在美国文学译介过程中对闽南方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适应了闽南翻译生态环境,产生了“闽韵缭绕”的翻译效果,推动了美国文学在闽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2022年02期 v.43;No.178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研究

  • 我国名师工作室研究的歧点及其消解

    张恩德;陈治锋;

    我国名师工作室在层次、学段和教育类别上不断拓展与丰富,名师工作室研究已自成学术体系与话语范式。但是,名师工作室研究由中心向边缘扩展过程中,在有关名师工作室研修的逻辑起点问题、名师工作室与师徒制的关系问题、名师工作室的评价问题、名师工作室的主流研修模式问题、名师工作室的去行政化问题等方面,存在诸多歧见。要消解这些意见歧点,就必须在名师工作室研究上拓展研究主体、丰富研究视角,更新研究方法、慎用理论演绎,鼓励学术争鸣、重视事实证据。

    2022年02期 v.43;No.178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莉教授

    <正>刘莉,女,1971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哲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党的建设和妇女研究。1991-1995年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5-2019年任大连大学教师。1999-2002年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2022年02期 v.43;No.17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雨舟

    陈贤武;

    <正>刘雨舟(1927-2012),原名刘先胜,别名张嗓,广东蕉岭县三圳中福村人。先后在三圳公学、蕉岭中学求学,后在蕉岭三圳尚平学校、徐溪全民学校教书。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闽粤赣边区粤东支队独七大队宣教组长、闽粤赣边区粤东支队独七一中队、二中队、第二团四连指导员、总支书。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所属各独立大队改编为独立团。支队下辖10个团。其中第九团,由原独七大队、新编独二大队部分队伍合编而成,驻蕉岭县,刘雨舟任副政委。边区党委和边纵要求:一支队在北线梅蕉平,以游击战为主,不断袭敌、截敌、捉敌,断敌给养、消息,既逼敌不得不走,又阻滞敌人前进。在东石铁山嶂,四团两个连与九团副政委刘雨舟率领的第二连、新铺区中队和一支队政治部主任黄戈平所率队伍会合,组成了统一领导的队伍,代号为“长江”,由黄戈平担任总指挥,刘雨舟负责政治部工作、兼任中共蕉岭县委常委。

    2022年02期 v.43;No.178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